Online declaration & Declarations
Working group & Expert column
为进一步抢抓机遇,做大做强我市锂电新能源产业,积极培育中心城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经济科学发展、赶超发展,现就加快我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加快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锂电新能源产业是全球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锂电新能源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高转换率、循环寿命长等特点,是未来动力能源的发展方向。其中以锂电新能源为动力的电动汽车,不仅能够以电取代石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可以储存电网谷电,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竞相发展的朝阳产业。随着锂离子电池汽车逐步走向市场,世界锂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将成几何级数增长,由此衍生的产业链条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可以预见,谁抢占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先机,谁就将赢得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
锂电新能源产业是我市发挥资源优势的有效途径。二十一世纪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的竞争。宜春钽铌矿不仅是中国储量最大的钽铌矿,也是世界储量最大的锂矿山,氧化锂的储量达到百万吨以上,居矿石锂矿的世界第一。同时,我市也是江西省机电生产基地,有较强的机械加工配套能力和生产特种汽车、工程机械的基础。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以锂云母为原材料提取碳酸锂,生产锂电池材料,进而生产锂电池和电动汽车,能有效实现锂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锂电新能源产业是我市实现赶超发展新的希望。我市要实现赶超发展,关键要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做支撑。锂电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成长性好、能够打基础管长远、对经济发展起拉动作用,并且能够迅速做大总量的高科技产业。下决心以锂资源为依托,不断延伸锂电新能源产业链条,做大做强锂电新能源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我市缩短差距、实现赶超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全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一轮的竞争已拉开序幕,发展的机遇已经来临,面临的挑战也十分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全市上下务必高度统一思想,不能因为我们有资源优势就盲目乐观,也不能因为推进产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而消极悲观,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举全市之力,调动一切资源,抢抓机遇,克难奋进,坚定不移地加快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二、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锂电新能源产业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瞄准全球新经济发展的方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先导,以项目为抓手,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对锂电新能源产业进行科学规划,把产业发展方向确定在资源采掘加工、电池材料及电芯制造封装、数码产品及电动工具、储能装置、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发展上,切实加大锂电新能源产业招商力度,不断延伸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举全市之力、聚全球资源,把锂电新能源产业培育成我市支柱产业,建设成为江西省千亿元工程之一,把我市打造成“亚洲锂都”。
预期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2009-2012年):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锂资源优势,依托宜春钽铌矿对矿山进行扩能改造,为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夯实基础,力争宜春钽铌矿年产值达到10亿元;对锂云母进行加工,生产碳酸锂,再由碳酸锂生产锂电池正极材料,同时引进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芯制造封装等项目,力争电池材料及电芯制造封装年产值达到30亿元;引进或培育一批储能装置、数码产品及电动工具等项目,力争年产值达到30亿元;开发生产动力电池,并利用我市良好的机械加工和汽车配件生产条件发展电动汽车项目,力争整车及相关配件年产值达到10亿元。锂电新能源产业年产值力争2012年底前达到80亿元。
第二阶段(2013-2015年):锂电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力争2015年底前年产值达到300亿元。
第三阶段(2016-2020年):形成比较完整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力争2020年底前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
三、强力突破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在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的体制上取得突破,加速建立原料供应的保障机制。资源保障是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我市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的最大优势。要加强与有关方面的协商沟通,争取上级部门将宜春钽铌矿剥离下放我市,按照利益共享的原则,推进资源的有效整合。组建江西省锂电新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让地方国有资本掌控锂矿资源的开发,以加大锂矿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力度,控制资源外流,保障落户我市的锂电企业享有资源的优先使用权。坚持锂矿资源的科学开采,注重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优先确保锂矿资源就地加工,全面提高锂资源选矿回收率。同时,要统筹兼顾,做好废旧电池的循环回收利用,提高各种锂资源的再生利用价值,实现锂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锂电新能源产业园建设的时效上取得突破,加速打造功能完备的产业平台。在宜春经济开发区辖内规划约20平方公里,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园,并争取成为国家级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宜春经济开发区要按照规划要求,争分夺秒,切实加快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并视需要集中建设标准厂房,调剂使用现有闲置的土地和厂房,有效承接落户宜春的锂电企业,避免出现项目等地、地等项目的现象。要注重产业园功能配套,大力推进园区信息化建设,健全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园区服务体系,提升产业园承载能力。注重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鼓励企业建多层厂房,支持企业采用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引导企业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治理工作,着力打造“生态园区”。
在锂电龙头企业的引进上取得突破,加速培育锂电新能源经济的产业体系。围绕资源采掘加工、电池材料及电芯制造封装、数码产品及电动工具、储能装置、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等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上的重点项目,紧盯世界500强和国内200强企业,千方百计引进几个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大财团、大集团、大企业到宜投资锂电项目。对投资规模大和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除享受宜春经济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外,还可一事一议,给予更大的优惠。要按照规划设计的产业链条,在引进一批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引进相关的配套企业,搞好信息、物流等配套服务,迅速聚集一大批相互关联的锂电企业,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四、切实加强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
加大财政资金引导力度,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格局。2009-2014年,市财政每年从市本级财政、宜春经济开发区及其他专项资金中筹资1000万元,以后每年从锂电新能源产业园的税收优惠后的地方留成部分中安排20%的资金进行补充,作为支持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采取财政托底担保、土地抵押等方式,吸引金融机构为锂电新能源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对大项目、大企业实行银团贷款,为企业并购、兼并、重组等提供信贷支持。充分利用产业基金、股权投资等金融产品,扶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开展以订单、仓单、信用证、应收账款等为质押的贸易融资服务,为锂电企业提供必要的流动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锂电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鼓励企业直接融资。对科技型中小锂电企业,由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优先提供贷款担保。
注重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与国内外锂电相关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开展科技合作,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进行锂电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除享受国家、省、市鼓励技术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外,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列入国家级新产品和评为省优秀新产品的,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给予支持和奖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检测中心。批准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20万元。
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着力抓好人才的引进,支持锂电新能源企业用优厚的待遇引进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帮助其解决配偶落户、子女入学等问题。以市政府名义聘请锂电新能源产业顾问和科技顾问,并提供特殊津贴。对企业引进的锂电新能源相关专业的博士、博士后、省级以上学术学科带头人和带项目来我市创业的高科技领军人才,视项目规模和科技含量给予专项补贴。着力抓好人才的培养,在宜春学院和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分别设立锂电新能源专业,大量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和技能性人才。着力抓好人才的培训,分期分批选送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大型企业进行中短期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加强组织领导,凝聚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合力。成立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统一领导和组织管理,督促产业发展规划的修订和落实,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产业发展的评价与考核。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制定并落实具体的政策措施,积极帮助锂电新能源企业解决建设、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为锂电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要加强与国家、省产业政策对接,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扶持。全市各地各部门要把握机遇,加大锂电新能源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同时,为切实提高我市锂电新能源产业的集中度,至2010年底前,各县(市)引进的锂电新能源项目,原则上须进入锂电新能源产业园,并相应对有关县(市)给予专项奖励。
中共宜春市委
宜春市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中国绿色制造联盟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东湖街道北沙东路56-8号
联系电话:0571-26309968
通讯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实兴大街30号院9号楼
联系电话:010-58113945
Email : GMAC2017@163.com
邮编: 100041